五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
5.1 市场规模与增长
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,中国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71.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28.2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11.42%。2021年中国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为328.2亿元,较上年增长4.62%,预计2022年中国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为346.7亿元,2023年将达到368.5亿元。
在电子测量仪器细分市场中,射频类仪器占比14.11%,在通用类电子测量仪器中占比最大。这主要是由于5G、物联网、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,对射频微波测试仪器的需求不断增加。
根据相关预测,中国射频类仪器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50.84亿元,预计2027年将进一步增长至71.77亿元。另有数据显示,预计2025年中国射频类仪器市场规模将达到9.37亿美元,占同期全球市场的33.70%。
市场增长驱动因素:
- 5G/6G通信网络建设带来的测试需求
- 物联网和智能设备普及带来的射频测试需求
-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,国内企业市场份额提升
- 航空航天、国防军工等领域对高端测试仪器的需求增加
- 新能源汽车、智能驾驶等新兴领域的测试需求
中国电子测量仪器市场规模变化趋势
图表显示:2015年171.5亿元,2018年260.3亿元,2021年328.2亿元,2023年368.5亿元(预计)
中国射频类仪器市场规模预测
图表显示:2022年50.84亿元,2025年约65亿元,2027年71.77亿元
电子测量仪器细分市场占比
图表显示:射频类仪器14.11%,示波器类28.35%,信号发生器类10.22%,其他47.32%
5.2 技术发展状况
中国射频微波电子测量测试仪器行业的技术发展经历了从模拟仪器、数字仪器、智能仪器到虚拟仪器的发展历程。目前,行业技术发展呈现以下特点:
频率范围不断扩展
从传统的射频频段向毫米波甚至太赫兹频段扩展,以满足5G/6G通信、汽车雷达、卫星通信等高频应用的测试需求。
国内领先企业已经推出支持67GHz甚至110GHz的测试仪器,但在更高频段仍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。
测量精度不断提高
动态范围、相位噪声等关键指标不断改善,以满足高精度测量需求。
国内领先企业的高端产品动态范围已达到130dB以上,相位噪声性能也有显著提升,但与国际顶级产品仍有一定差距。
智能化程度提升
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测试仪器中的应用增加,实现自动测试、智能分析和预测性维护。
国内企业在智能化方面进展迅速,部分产品已经集成了AI辅助测试和分析功能,提高了测试效率和准确性。
软件定义测量趋势明显
软件平台的重要性不断提升,通过软件升级实现新功能和新标准支持,提高设备灵活性和使用寿命。
国内企业在软件开发方面投入加大,部分企业已建立开放式软件平台,支持用户二次开发和定制化应用。
集成化和模块化并行发展
既追求多功能集成,提供一站式测试解决方案,又注重模块化设计的灵活性,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。
国内企业在集成化方面有所突破,如鼎阳科技的SVA1000X系列集成了频谱分析和网络分析功能,提高了性价比和便携性。
核心芯片自主研发
核心芯片的自主研发成为行业技术突破的关键,如普源精电的"凤凰座"芯片平台,提升了产品性能和自主可控水平。
但整体而言,国内企业在高性能ADC/DAC、射频前端芯片等核心元器件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,部分高端芯片仍依赖进口。
5.3 应用领域拓展
射频微波电子测量测试仪器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,主要包括:
5G/6G通信
- 5G基站和终端设备的研发测试
- 5G网络建设和优化的现场测试
- 6G预研的高频段信号测试
- O-RAN开放式架构的互操作性测试
市场规模:约占射频微波测试仪器市场的40%
航空航天
- 航空电子系统测试
- 卫星通信系统测试
- 雷达系统性能验证
- 空间应用中的射频微波系统测试
市场规模:约占射频微波测试仪器市场的15%
国防军工
- 军用通信设备测试
- 雷达系统测试
- 电子对抗系统测试
- 军用无人机通信系统测试
市场规模:约占射频微波测试仪器市场的20%
汽车电子
- 车载雷达系统测试
- V2X通信系统测试
- 车载5G模块测试
- 车载无线充电系统测试
市场规模:约占射频微波测试仪器市场的10%,增长迅速
半导体
- 射频集成电路测试
- 第三代半导体器件测试
- 射频前端模块测试
- 高速数字电路测试
市场规模:约占射频微波测试仪器市场的8%
科研教育
- 高校实验室教学
- 科研院所基础研究
- 新材料和新器件特性测试
- 量子通信研究
市场规模:约占射频微波测试仪器市场的7%
应用领域发展趋势:未来3-5年,汽车电子、物联网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将快速增长,5G/6G通信仍是最大应用领域,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领域对高端测试仪器的需求将持续增加。
5.4 发展障碍分析
尽管中国射频微波电子测量测试仪器行业发展迅速,但仍面临一些发展障碍:
技术瓶颈
- 高频段测量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
- 核心芯片依赖进口,制约高端测试仪器的国产化进程
- 算法与软件技术有待提升
- 校准技术和测量精度仍需提高
- 基础研究投入不足,原创性技术突破较少
市场障碍
- 国外品牌垄断高端市场,国内企业市场份额较小
- 用户对国产品牌认可度不高,特别是在高端应用领域
- 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建设不足
- 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,价格战影响行业健康发展
- 国际市场拓展面临贸易壁垒和品牌认知度低的挑战
人才障碍
- 高端研发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乏
- 人才培养周期长,难以快速满足行业发展需求
- 面临高端人才流向国外企业的挑战
-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,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
- 创新创业环境有待优化,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机制不完善
克服发展障碍的建议
技术突破:
- 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
-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
- 建立开放创新平台
市场拓展:
- 差异化竞争策略
- 加强品牌建设
- 完善销售和服务网络
人才培养:
- 建立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
- 完善激励机制
- 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流